青训体系再结硕果,U19联赛新星闪耀,中国足球未来可期
近年来,随着中国足球改革的深入推进,青训体系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议题,从职业俱乐部到地方足协,从校园足球到社会培训机构,一套多层次、立体化的青训网络正在形成,而在刚刚结束的全国U19青年联赛中,一批年轻球员的出色表现再次印证了青训体系的重要性,也为中国足球的未来注入了新的希望。
青训体系改革初见成效
过去十年,中国足球的青训体系经历了从松散到系统化的转变,2015年,《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》明确提出要“完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”,此后,各级足协和俱乐部纷纷加大青训投入,中超、中甲俱乐部均被要求设立U系列梯队,并与地方校园足球、业余俱乐部建立合作,形成“职业-业余-校园”三级联动机制。
以山东泰山、上海海港为代表的传统豪门,近年来在青训领域持续发力,泰山足校通过引进欧洲先进训练理念,结合本土化培养模式,已为国家队输送了多名年轻国脚,而在本次U19联赛中,泰山U19队以全胜战绩夺冠,队中核心球员李明阳更是星空体育网页以8粒进球荣膺最佳射手,展现了扎实的基本功和出色的比赛阅读能力。
校园足球与社会青训的互补作用
除了职业俱乐部的梯队建设,校园足球与社会青训机构也在青训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,教育部推出的“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”计划,目前已覆盖超过3万所中小学,每年参与足球活动的学生超过千万,这些学校不仅提供专业的足球课程,还与职业俱乐部合作,为有潜力的球员提供上升通道。
社会青训机构如根宝足球基地、恒大足校等,通过市场化运作填补了职业梯队与校园足球之间的空白,前国脚徐根宝创办的崇明根宝基地,多年来培养了武磊、颜骏凌等一批国脚级球员,其“技术+意志”的培养模式备受推崇,而在本次U19联赛中,来自根宝基地的球员陈宇飞凭借稳定的防守表现入选最佳阵容,再次证明了社会青训的价值。
国际经验与本土化探索
在青训体系的建设过程中,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成为重要方向,近年来,中国足协与德国、西班牙、比利时等足球强国展开合作,引入外籍青训教练,并派遣年轻球员赴海外集训,中国足协与德国足协合作的“逐梦德甲”项目,已帮助多名U系列球员在德国俱乐部梯队接受高水平训练。
单纯的“拿来主义”并非长久之计,如何将国际经验与本土实际结合,成为中国青训体系发展的关键,上海海港青训总监、前日本J联赛教练田中宏树表示:“中国球员的身体素质出色,但需要在战术意识和比赛节奏上加强培养。”在他的指导下,海港U19队在本届联赛中展现了鲜明的传控风格,成为技术流青训的代表。
挑战与未来展望
尽管青训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果,但挑战依然存在,基层教练员的数量和质量仍需提升,据统计,中国持证足球教练员仅数万人,远低于足球发达国家的水平,青少年比赛数量不足,许多球员缺乏高质量的比赛锻炼,家长对子女走职业道路的顾虑、学业与训练的矛盾等问题,也制约着青训的普及。
面对这些挑战,行业人士呼吁进一步优化政策支持,北京市足协秘书长刘军建议:“应建立更完善的教练员培训体系,同时增加青少年联赛的场次和覆盖面,让更多孩子有机会参与高水平竞争。”
青训体系的完善非一日之功,但本次U19联赛的亮眼表现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,从职业俱乐部到校园足球,从国际合作到本土创新,中国足球正在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青训之路,或许在不久的将来,这些年轻的球员将成为国家队的中流砥柱,带领中国足球走向更高的舞台。
(完)